[轉戴]是時候算算聯邦儲備局這盤賬了

0

標籤:

是時候算算聯邦儲備局這盤賬了
出處:http://editorjoe.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_26.html

  過去一直在共和黨內沒有太多盟友的德州國會眾議員朗奴.保羅(Ron Paul),最近出奇地得到擁護。他所提出的HR1207《聯邦儲備透明法案》得到眾議院內178名全體共和黨同僚聯署,民主黨亦有近百人支持,讓法案肯定能夠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上辯論。由金融海嘯掀起的惡浪,讓人發現長期批判聯儲局的保羅,原來不是痴人說夢。

  保羅公開質疑聯邦儲備系統(或稱聯儲局)的功能,批評該局違憲獨攬貨幣政策大權,導致美元貶值和通漲;又其違反市場原則的人為利率操控,製造虛擬的財富泡沫,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元凶。只有短短幾個段落的《聯邦儲備透明法案》要求取消聯儲局不受國會核數調查的特權,並要求首份審計報告須於2010年底前完成。現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強烈反對,形容法案一旦通過將帶來災難。

  聯儲局的網站有如下自述:「聯邦儲備系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為國家提供一個安全、富彈性及穩定的貨幣和金融系統」。自國會於1913年通過設立聯儲局後,在社會公眾面前,該局一直以美國經濟守護者的形象出現。最為人識的是聯儲局擁有議息權,利率升降對民生和商業有直接影響。所以,聯儲局議息全球關注;而聯儲局主席的一字半語,足以令國際金融市場大幅上落。保羅則指出自聯儲局成立以來,美元的購買力大幅下降超過九成,利率在21%與1%之間波動,看不出該局帶來什麼穩定。

  除上述之種種,聯儲局事關重大的功能在於它是美國唯一的發鈔單位,既控制美元的供應量,也為商業銀行提供貸款,貸款對象甚至包括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它也是美國政府財務管理代辦機構,形象上一如美國政府部門──事實上卻並非如此,一直以來它都只是家獨立私營的股份制公司。即是說,縱使聯儲局實質掌控美國的貨幣政策、經濟和民生命脈,又因為它「管理」身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而影響力遍及全球;可是,它一直都不是美國的政府部門,在股份股東的組成上,不折不扣是家「私營企業」。

 聯邦儲備法令原意是要成立一個兼備「公」「私」成份的中央銀行,公的部份體現於聯儲局的管理層由總統任命,七人董事局包括財政部長和聯邦政府的貨幣審計官。但在1935年通過修訂法,當中兩位僅有的官方代表被排除在董事局外。而奧巴馬總統新近提出的金融業監管改革法,更完全取締原來負責監管全國銀行的政府貨幣審計官辦公室,將其職權劃歸獨立於政府的聯儲局。

  聯儲局的董事任期十四年,主席和董事雖云由總統委任及經國會確認,但一經確認,主席沒有義務要向總統或國會負責。總統及國會沒有權力指令聯儲局,只能協商。當年老布殊對格林斯潘頗有微言,多次批評他的利率政策,卻沒有提出換人。至小布殊上任,與父親關係不佳的格林斯潘卻是他以候任總統身份會見的第一人。基於所謂政治不干預的傳統,總統換屆甚少同時也更換主席。  聯儲局主席的義務只是每年兩次到國會報告,其業務運作完全不受政府機構或《信息自由法》監管,公開業務狀況與否由聯儲局自決。聯邦參議員Sanders年初曾要求伯南克公開向該局借款的銀行名單,伯南克明確拒絕,稱這會損害金融體系的正常運作。

  伯南克的回應沒法平息對聯儲局私密性的挑戰,來自國會議員和民間監察團體的質疑從未間斷:為何紐約聯儲行於今年三月墊付資金給JP摩根以超低價收購貝爾史登(Bear Stearns),而摩根的行政總統同時又是紐約聯儲行的董事?不但如此,去年九月時美國財政部史無前例地專門為注資聯儲局而發債,然後「由聯儲局」以八百五十億元收購了AIG八成股權;有媒體謂這是最大規模的「國有化」行動,可是,別忘記在股份組成上聯儲局並不是政府機構。

  支持查帳的國會議員Walter Jones指聯儲局主席比美國總統權力更大,因為聯邦政府要靠借債度日,可是聯儲局卻徒手生出以萬億計美元:一經接過政府的國債券印發鈔票,即可從中「收息」及「創造」出以倍數計的可供其信貸的所謂「資本」。且注意,奇妙處是政府「借用了未來稅收」,但好處卻不歸交稅的國民(乃至代表國民的政府),而是「完全不用拿出本金」、只負責發鈔的「金融私營企業」聯儲局。這是個何等出奇的「遊戲規則」?當這樣的一個聯儲局是由華爾街銀行組成時(甚至有指聯儲局股東包括若干外國銀行,但由於名單不公開,公眾難以掌握實況),它究是代表國家、民眾抑或是銀行家的利益?值得深思。 歷任的美國財政部長都來自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聯儲局又形同華爾街的分身,財長卸任後可以在銀行出任高薪總裁(如魯賓),地方聯儲行的總裁會被白宮聘任為財長(蓋特納),而現任JP摩根總裁James Dimon 私下又是受器重的奧巴馬經濟顧問。一群所謂華爾街精英玩的是音樂椅遊戲,近百年來把持著美國的生命線,於官商之間自由進出;而民選的政府,彷如一個配角。

 議員保羅主張回歸憲法,從聯儲局收回憲法獨家賦予國會的發鈔權,中止由聯儲局支援下的債務變資產遊戲,真實地保障國民辛勤勞動所得不再受人為通貨膨脹所蠶食。審計聯儲局,應是合理的第一步。

必勝事業關鍵:打造一個強有力BI三角形的外層─使命、團隊與領導力

0

標籤:

在最近的一些創建事業與帶領團隊的過程中,經常會透過BI三角形重新思考一些其中的關鍵,尤其是實施的部份,跟夥伴討論時我們常有一個感覺, BI三角形提出的八大元素都是重要的,但該如何去實踐?

另外就是這八大關鍵元素在創業歷程有沒有先後次序的問題,在新創事業時,那些事是至為關鍵的,那些元素是有先後次序的,老實說我沒有定論,但以亞洲中小企業體盛行的情況,BI三角形在運用時是有些差異的,例如一開始在資源有限情況下,大量的資源都會投注在產品與溝通層(銷售),耗費大量預算請專職會計師是否有那麼必要,但肯定的是,聘一位財會顧問確是必要的。
不過以任何的商業模式來看,我覺得無論中外,創建事業最關鍵之處仍在優先打造出強而有力的BI外層,也是我認為最先該去做的事情,而對於建立強有力外層近來的想法,可以透過下面的圖來呈現:

我覺得一位創業家的本事就是(1)「打造出強有力的外層元素─使命、團隊與領導力」,另外就是(2)「能在創業的不同階段,找到足夠資源投注在不同內層元素上」;剩下的就是放手交給領導者與團隊去運作,例如清崎是創建富爸爸公司的創業家,但在早期富爸爸公司的領導者卻是莎朗.萊希特,不過在亞洲大多數的創業家都身兼領導者的角色,一般人也如此認知,但有時創業家是可適時將領導任務交給更適合的人來做。

關於使命--
我覺得可以借用富勒博士的六大白金定律之一:Honey Bee來說明,蜜蜂採蜜是與生俱來的天命,但在採蜜過程中授粉結果繁衍植物,卻是蜜蜂在世界上重要的使命,也許蜜蜂對於這樣的使命並沒有認知,但人類卻可以從自己的天命中發現自己的天賦、良知與熱情,從而找到自己該做的事,人類是具有這樣覺知能力的生物;不過一般談到使命,並沒有進一步去思考,除了找到對這個世界重大的精神使命外,如何永續長期性的推動下去(經濟來源),這就牽涉到商業的使命─創造利潤,在打造一個強有力事業體時,我認為將精神使命與商業使命完滿的融合,才能稱為一個完整的使命。

關於團隊--
團隊是實踐使命的重要角色,一個必勝事業團隊必先是找到對的人,我認為對的人就是對使命抱有相同熱情與人格良知但有不同專長的人,維繫團隊的方法就是擁有屬於團隊的榮譽典章,關於榮譽典章你可以參考布萊爾.辛格的富爸爸逆勢創業一書,至於所謂不同的專長則可以從內層五大元素去著手,例找到對財務現金流、溝通(銷售、行銷與品牌)、或是對打造商業系統、法律及產品設計有專長的人們;當然,你不一定要把這樣的放在企業內部,他可以透過委外或虛擬團隊的方式join這個事業的建構。最後,我認為團隊中無論是由什麼樣專長的人組,但在之中最好有四大角色:創業者、執行者、管理者、協調者,這是從日人神田昌典的著作中看到的,安東尼.羅賓也說過每個人都擁有其中任一項的潛質,但是能找到自己最擅長與最喜歡的部份,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領導者─
如何當一個好的領導者,我認為就是你想成為一個領導者你願意成為一個領導者,而人們也願意給你這樣的機會,並且你也願意不斷聆聽人們的回饋與以修正,就能成為一個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強大的使命感,並且不斷提昇自己領導力、銷售力與經營力,你能影響更多的人,但永遠別忘了領導者的任務: 「建立並維護規則,打造出組織事業的邊界,讓人們可以在其中安心操作」。

這是近期在創業過程中一些對BI三角形的反思與實踐感想,還會不斷演進,但於在學習創業本事的我,打造一個強有力BI三角形的外層也是一個值得長期學習的課題。

--